有句话我很不赞成,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居然传遍了大江南北,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每个周末都是人满为患,孩子和家长也跟赶场似的,不是去兴趣班就是在赶往兴趣班的路上,今天《成长的烦恼》系列,咱们一起来说说兴趣班的事儿。
英语,奥数,乐器……不知不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已经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周末,四处可见背着书包到处奔波的小身影。北京路小学的老师曲静,有一个上二年级的女儿,最近,家人就因为上兴趣班的事,发生了分歧。
曲静给女儿报了三个班,围棋,古筝和英语。她希望,女儿能在课业压力不大的小学阶段,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可老人觉得,课外兴趣班,剥夺了属于孩子的游戏时间。这两种意见,也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看法。
虽然家长的意见各不相同,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只要是家庭条件许可的,大多数家长,都会不遗余力的给孩子报兴趣班,少的一两个,多的七八个。
无奈,则是更多家长的心态。他们说,看着周围的孩子都报了班,全家人都会感到不小的压力,如果不报,总觉得对孩子的教育没尽心。即便是家庭条件跟不上,平时接送没时间,或是本身并不认可这种教育方式,在浩浩荡荡的报班大军中,家长也只能随波逐流。那么,最有发言权的孩子,又是怎么想的呢?
记者走进几所小学,询问了几十位孩子,当中,情况各有不同。有的的确是对此感兴趣,有的则说,是家人要求,才去上的课,还有孩子表示,有多种才艺,在学校更容易受到老师重视,能得到更多的自信和认同,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愿意去上兴趣班。
培养孩子兴趣,增加孩子才艺,无疑对日后的发展大有好处。可有时,家长的迫切心理和跟风意识,很容易适得其反,走入教育的误区。
专家说,有的家长给孩子报班过多过滥,让孩子在各种兴趣班间疲于奔命,有的则把自己的兴趣强加于孩子,让兴趣班成了不折不扣的兴趣杀手,还有的家长完全跟着孩子转,无条件满足孩子“三分钟热度”的兴趣爱好,最终都是一无所获。怎样才能真正体察孩子的想法和兴趣,找出最适合的培养方案,是每个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