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88岁的张大娘比这个老人幸运多了,一拆迁就能拆出三套房子,可她的烦恼却比老人多多了,老人烦恼的是没地住,他烦恼的是这一拆,拆掉了一家人的亲情。
张秀美老人今年88岁,是李村东王埠人。去年年底,老人上卫生间时摔断了腿,出院后就暂住在二儿子家,可无论是过元旦,过春节,老人家心里最记挂的还是三儿子一家。
老人的二儿媳埋怨说:老太太最疼的就是老三,帮着他们看大了孩子,又把拆迁的三套房都给了他们,可如今,老人病着,大正月里,他们压根没来看老人一眼。
提起弟媳妇,当嫂子的有一肚子话,说老三车祸走的早,家里一直是媳妇当家,又说弟媳妇提空了老人的医保卡,平日里如何取走老人的工资,如何惦记老人的过年钱等等等等。
二儿媳说,平日里的种种倒还好说,最让人郁闷的是房子。前年,老宅子拆迁,老三媳妇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招,把三套房全弄到了自己名下,老太太什么都没留下。
老人年纪大了,又不识字,拆迁的事情弄不明白,这很自然,那其他的兄弟姐妹当时就没个在意的吗?
老二说,当时老人还和老三媳妇一起住,他听到了拆迁的消息,就提着鲅鱼去看老人,可弟媳妇连门都没让他进。再后来,他因为工作出了海,心里再着急,也顾不过来了。
很多老宅子,原本破破旧旧没人稀罕住,可一旦赶上拆迁,就成了香饽饽。不管老二把房子和养老捆绑在一起有没有道理,这事都得找老三媳妇问问,不过在去之间,老二建议我们先去找找大嫂,一来现在弟媳妇住的地方自己不认识,二来,也想先听听她的意见。
两年前,老太太的大儿子患脑溢血没救过来,家里也只剩下大媳妇一个人。听说老太太现在病着,以后要大家轮流照顾,大儿媳妇一下想到了几十年前的事情。
大儿媳说,三弟结婚时,老人腾出了两间屋给他们小两口,当初他们自愿和老人同住,照顾老人,现在既然老大和老三都走了,只剩下个老二,那么养老的最佳人选应该是老二。
说来说去,还是房子。老大媳妇的意思,大伙听明白了,那就去找老三媳妇吧,房子的事,你到底是个啥态度。
老三媳妇出门买菜去了,只有儿子在家。开了门,小伙子只叫了声大妈,对站在旁边的二爹,就像没看见一样。
进了屋,老二一直无话,当大妈的倒是和侄子唠了些家常,提醒他过年应该去看看奶奶。
看来,老三家和老二家似乎有些结怨,到底怎么回事,还得等了老三媳妇回来再问问。约莫过了半小时,门开了,不过等来的却是老三媳妇的一个外甥女。
起初,这位外甥女也很客气,一口一个大妈的叫着,又让表弟给大家添了水。她说小姨有事,过一会才能回来,说起家里的事,这个外甥女似乎也了解一二。
谁想,这话一出口,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双方又锵锵了几句,老大媳妇和老二立马蹦了高,起身就往外走。
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一家人一见面会打起来,至于吗,没办法,记者又充当了和事老的角色,看能不能协调一下。
老大老二上门找老三,没成想却动了手。一家人怎么会闹成这样,房子是怎么回事,老人又该谁来照顾,怎么照顾?记者拉了这个劝那个,老三媳妇也总算答应单独和我们见面。
原来,老三媳妇迟迟不露面,是因为接了儿子的电话,听说大嫂和二哥上了门,还带着记者,一下就背过气去。
老三媳妇说,她自打嫁过来,就和老人住在一起,30年了,先照顾走了生病的公公,又伺候心脏不好的婆婆。2002年,丈夫出车祸突然离世,她精神几乎崩溃,后来的十年里,她几乎没出过远门,和老太太相依相伴,从没红过脸。这次因为老屋拆迁,他们租的房子是个高层,老太太嫌闷,说要去女儿家住了几天,不料又摔断了腿,才惹出了后面的事。
老三媳妇说,他们和老二一家早就有矛盾。丈夫去世时,他们就闹上过门,要求重新分家。再后来,俩家很少见面,直到老宅子拆迁。
原来,早在19年前,老爷子还在世的时候,就曾开过一个家庭会议,立下一个分家单。六间老屋,东边两间归老二,西边四间归老三。1989年因为修路,老二家的两间被征了去,老三的四间屋不在征地范围内,便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除了分家单,老三媳妇还给记者看了一份法院的调解书。老二作为原告,把母亲和弟妹一家告上法庭。经过法院调解,老三媳妇给老二拆迁补偿款14万元,拆迁后分得的三套房子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补偿款15万元都由老三媳妇享有和承担。
在分家单上,老父亲写着这样一句话:此分家单经过协商同意,防止以后兄弟妯娌出现一些不道德观点,引起纠纷,要想到没有绝对的合理,对伺候老人的,对方要给予好感,要体会挣几个钱容易,伺候老人难,应互相帮助,让老人过好晚年。19年前,老人写下的这番话,如今看来,实在令人百般滋味在心头。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最可怜的还是老人,这么大年纪还要眼睁睁的看着一家人为个房子打的翻了天,还是多为老人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