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讨薪的不少,今天,这个大军里面居然加入了学生的身影,打短工的日照大学生小梁和他的同学们,这个假期,格外寒心。眼前这群愁容满面的学生,全都来自日照大学城。要说这事还得从放假前说起,当时学校周边贴出了不少招聘短期工的小广告,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来青岛打短期工,既不耽误时间,又能赚点儿零花钱,路费、生活费也全都有着落。这么好的打工机会,错过了多可惜呀。于是,一月初,几十名学生们结伴儿来了青岛。打工第一步,就是与一家中介公司签订了劳动协议。很快,学生们被中介公司介绍到城阳的一家工厂做操作工。然而,人生中这第一次的打工经历,却和想象中大相径庭。
学生们在工厂里卖力地干了整整二十五天。按照协议,昨天本该是结算工资的日子。可中介公司那边儿,却突然变卦了。眼看就要过年了,学生们回家心切。可打工这么多天,不仅分文未得,如今连回家的车票钱都没了着落。大伙儿想不通,每人1500元左右的工资,为啥非要拖到20号才能结算?工厂方面总该给个合理的解释吧。从学生那儿得知,工作人员口中提到的老师,是中介公司的李经理。当初,就是她帮学生们办理的短期工手续。解铃还须系铃人,打个电话问问看。李经理(20号开工资。协议上不是15号吗?不管协议怎么写的就是20号开。公司那边15号给我们结账,我们中介公司也得有个中转的过程,公司里面统一20号开,不是有工资不给你们开,只是早晚事儿。工资怎么开?留一个学生代表,写委托书带领,或者留下账号。李经理的回复,学生们并不能接受。
既然学生们不放心,那么中介公司那边儿,是不是可以出具一个文字性的东西,给大伙儿吃上颗定心丸?
可是,中介公司是铁了心要把工资推后。眼瞅着就要过年了,还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继续等待,实在没想到,人生第一次的打工经历,竟是如此令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