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推出了梦想1+1的宣传片,希望观众说出您的梦想,我们寻找帮助的力量,完成爱的传递,宣传片刚推出,有个七岁的小姑娘,王晓雨,找到我们了,晓雨最大的愿望,是背起书包去上学,可这个平平常常的愿望,却让周围很多人都犯了难,我们先听听小雨怎么说。 七岁的小雨最愿意在别人面前写自己的名字,因为,这是她唯一会写的三个字。晓雨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在幼儿园上过小班中班大班,也没有爸爸妈妈手把手的教她读书写字讲故事,但是,晓雨有很多同龄孩子没有的本事。 晓雨和爸爸王铖一起生活在台东三路85号这个租来的小房子里。六个平方的狭小空间,是晓雨整个童年时代的全部世界。自从几年前,妈妈把她从东北送回来,晓雨和爸爸就一直住在这儿。 也许,对七岁的孩子来说,“上班”是对成人世界里复杂残酷的事实最好的解释。晓雨最早的家在沧口,那时,她还有爸爸妈妈,有一个温暖的家。小雨一岁的时候,母亲忽然提出,想把房子卖了,换一个更大的房子,父亲王铖同意了妻子的建议。可接下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妻子不但拿走了卖房子的钱,还抱走了孩子,从此回到老家东北,没了音讯。一无所有的王铖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精神一天比一天恍惚。 三四年后的一天,妻子忽然又出现了。这次,她把晓雨送了回来,正式和丈夫办了离婚手续,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离婚后,父女俩从此相依为命。而渐渐的,王铖的精神问题也愈加严重,最终,他被诊断为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精神二级残疾。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屋内又传来晓雨的一阵哭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越是困窘的家庭,越是能培养出懂事的孩子。我不是说经济条件好,孩子就不优秀,而是像晓雨这样好的孩子,总让人看了之后觉得遗憾,觉得不应该童年就经历这么些磨难。邻居们说了,晓雨不光是理解体贴爸爸发病后的粗暴,而且,几乎就是家里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