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们连续报道了沙子口辖区渔港码头,有大量渔船违规出海打鱼的事。今年是实施伏季休渔的第十七个年头,休渔的目的,是想让海洋资源得以再生和休整,往小了说,这17年来,仗着休渔期这么停一下,咱们吃到了不少新鲜健康的鱼和虾,从大了说,也是为渔民们以后的生计着想。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违规出海为何屡禁不止?在它背后,又有一条什么样的利益链条?杜绝非法捕捞的出路何在?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四十多岁的于某已经打了二十多年的渔了,6月11号凌晨,在王哥庄海域非法捕捞时,被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的执法人员当场抓获,面对记者询问,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于某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了解了一下,我市渔民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高中以上文化的是极少数,谋生的技能也过于单一,出了捕捞,很难适应其他的工作;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40岁以上的占大多数。他们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接受能力差,一时半会,很难扭转原有的观念。沙子口南姜码头的这位老渔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跟着亲戚外出打零工,一直忙到黑,能赚120元,但如果出海打渔,一天怎么也有上千块的收入,经济效益显而易见,铤而走险,也在所难免。
不管是利益驱动,还是监管疏漏,都不能成为违规出海捕捞的借口。现实问题是,从6月1号到9月1号,是雷打不动的三个月伏季休渔期,海洋生物需要休养生息,可在此时间段内,岸上的渔民受不了了,白天睡觉、晚上喝酒打牌,成了不少渔民生活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油价高企、人工成本增加,出海成本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由于多年的过度捕捞,勃海、黄海海域渔业资源严重衰竭,主要经济鱼类大量减产,渔民出海的收获越来越少,如此恶性循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渔区的经济发展,对此,渔民们的深有感触。经济利益、生存需求、生态平衡、持续发展、表面上看,也许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万事总有根本,为了更好的贯彻伏季休渔,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实施了休渔补贴。比如,广东珠海市、东莞市、汕头市对休渔期渔民的损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偿。但由于各地财力不一,休渔期补贴的措施,并没有在全国推广。青岛市人大代表马鸿冰认为,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有效的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为了更好的落实,贯彻,政府应该拿出具体的措施,从渔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在休渔期,为渔民出谋划策,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从根本上杜绝非法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