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特攻今天特攻盐,咱们一般的食用盐在超市里的价格是1块5左右一斤,也都是那种一袋一袋的很精细的盐,可林先生最近有个发现,他们家附近的商户都在用一种只有四五毛钱一斤的盐腌东西,就算打折处理也到不了这个价啊,那这些超低价的盐怎么来的呢?这些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来看特攻记者的调查。
采访进行到这儿好像有点跑题了,虽然查了这个没办手续的物流公司,但工业盐这条线索似乎断了,AT记者没有放弃,大不了从头再来,稍事休息,待会儿继续来看。
林先生家住城阳双元路上的一个小区,平时做点酱货小买卖,最近他发现市场里的很多业户,都在一个自称姓邱的人那里进盐。
老林说,他见过这些盐,都是工业用的,比一般的食用盐要便宜六七成,价钱低不说,关键是人吃了要命。
工业盐用在酱货、咸菜上,这肯定是违法的事,为了调查清楚,5月25号,记者开车来到了城阳双元路附近的这处贩卖私盐的窝点。
附近居民说,卖盐是一对四十岁左右的夫妻,两人从事这个行当已经十多年了,至于他们有没有经营许可证,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他们从来不主动推销盐,都是附近的商户上门来买,而且进货时间全部集中在晚上或是一早,人流稀少的时候。天一擦黑,记者就来到附近守候,果不其然,七点刚过,一辆装满货物的车,进入了记者的视线。
拉货的是一辆蓝色拖斗货车,在将几十袋货物卸到一处仓库后,又开始往停在一旁的一辆白色货车上装货。
正在记者准备上前打探时,不知为何,白色厢货突然启动开走了,难道是记者的跟踪被发现了?车上装得到底是不是私盐呢?
第二天一早,记者再次开车来到城阳双元路上的这个小区,为了尽量不引起怀疑,记者将车停在距离小区几百米远的一条小路上,可车刚刚停下来,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
这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一直在记者停车的地方来回走动,并拿出相机对车辆进行了拍照,记者这么快就暴露,被反跟踪了?
瞧瞧这位的口气,明显是底气不足,别有用心。
和记者一番交流后,这位才慢悠悠的走到了马路对面的一家物流公司办公室里。男子的怪异举动,实在叫人怀疑,难不成,这家物流公司和那处私盐窝点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联?记者赶紧把情况反映给当地的工商部门,执法人员很快赶到。
原来物流公司在此处的分公司,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是一家彻头彻尾的三无公司,前段时间刚被工商部门处罚5000元,这位心中有鬼,见有生人在附近转悠,还以为是执法部门要查处他。
屡教不改,没什么好说的,执法人员当场将这家公司进行了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