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曾经有好几位观众提溜着一塑料袋绿莹莹的东西来找我们,说,这是在超市里买的海带,一泡就变成这样了,全是绿色的,怀疑海带被染色浸泡了什么的,无凭无据的我们都不敢妄下结论,可最近,我们的特工记者可是专门对对海带进行了一番调查,这一调查不要紧,结果吓一跳。
画面左侧的海带,颜色翠绿,水分实足,看着就能引起人的食欲,而画面右侧的海带,则是直接从海里打捞上来,颜色差别如此之大,让特攻记者也产生了疑问。
商户们不肯透漏海带里的秘密,但却有知情人士通过短信告诉记者,他知道一个专门加工海带的地方,那里的海带,就很可疑。4月18号上午,记者开车顺着张村河一路往上游方向行驶,在知情人士的带领下,很快找到这处位于董家下庄的海带加工点。
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个海带加工点没有任何手续,每天却能出产2000多斤加工好的海带,主要批发到青岛市区的华中批发市场和抚顺路批发市场。
为了便于观察院子里的情况,记者将车开到了河对岸,透过车窗玻璃,看到一个工人拎着两个脏乎乎的袋子进了一间小屋,这两个袋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处窝点的海带,又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呢?这其中有太多的秘密,需要特攻记者去一一解开。
晚上十二点半,记者再次开车来到黑窝点附近,车还没停稳,就发现对面有情况。
透过加工车间的窗户,记者看到里面浸泡着五六桶海带,一辆白色厢货停在院子中间,工人们正准备装车,在观察了几分钟后,记者灵机一动,准备来一招投石问路。记者以附近治安巡逻员的名义敲开了窝点大门,但屋里人很警觉,将记者挡在大门外。记者只好借故离开,可从记者离开之后的半个小时里,黑窝点负责人一直坐在门口,看着记者离开的方向,似乎有所察觉。大约四十分钟后,一辆尾号为921的白色厢货,装满海带后驶出院子。知情人说,这些海带,第一站是送往李沧区西流庄附近华中批发市场,为了不惊着车上的人,记者绕道赶到了华中批发市场。
尽管市场里面,有好几家在卖浸泡过的海带,可董家夏庄这处窝点的负责人和工人,却始终没有出现。记者赶紧又驱车前往抚顺路批发市场,在整个市场转了好几圈,依然没有见到对方的身影。难道记者的投石问路,被对方察觉了?那么多的海带,都连夜转移了吗?采访一时陷入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