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当其时。抢抓新基建机遇,青岛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涵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产业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两千多公里之外的青岛,一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在关注北斗升空的同时,正加快推进北斗系列终端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目前,这家企业正在青岛、舟山、连云港等地加快布局北斗基站,使自主研发的北斗系列产品实现更精准定位,得到更广泛应用。
青岛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系统技术部技术总监许志强:“我们的产品会走出国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应用市场,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建设增强系统,目前卫星定位精度是米级的,建了增强系统之后,会使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到厘米级。”
作为中国北斗产业化应用联盟首批理事单位之一,青岛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已先后完成3款北斗导航芯片的研发,成功突破了海洋北斗高精度水面定位等关键技术。眼下,企业正在全国多地推广建设“北斗高精度海上定位系统”,让海洋观测预报更精准、更及时。
青岛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胜洪:“第一,给广大沿海的用户,包括港口、测绘、海洋工程施工提供高精度的北斗定位服务。第二,给中远海的用户,提供空中水面一体化、无缝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服务、技术支撑,把这些关键技术能真正用到智慧海洋方面。”
新基建新风劲吹,也为培育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带来了新机遇。作为深耕智慧城市领域多年的青岛企业,海信集团已连续9年在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占有率第一。抢抓新基建重大机遇,海信正助力青岛打造成为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全球首个“智慧新生活之城”。预计到2025年,海信在智能硬件、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产业板块的总投资超过280亿元,为青岛带来36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维强:“现在很多智慧城市建设都是碎片化,散布在不同的业态不同的场景里头。我们这次提出来,沿着香港路到青岛大学这一段,打造完整的社会城智慧城市的一个样板,包括学校、医院、景区、甚至体育馆、酒店、餐饮、商圈等等15个业态,实现它整个的互联互通,提供更好的给老百姓提供服务的一个系统,成为一个全球的标杆。”
科技赋能新基建,青岛企业有担当: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已链接用户3.4亿个,服务企业4.3万家,通过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的全面赋能,助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近日成功试跑,进一步验证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让未来交通的图景更加壮丽。
青岛市科技局信息科技处处长杨振学:“强化科技对新基建的支撑,对于建设科技引领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具有很好的支撑保障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引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国智谷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攻关,建设高端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加快新兴产业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