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海 这座城》第十二集:潜龙

2019-04-30 22:29 来源:爱青岛

  2018年7月1日,旅游旺季的中国海军博物馆依然忙碌。

  此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来到售票处,当他递上身份证购票时,工作人员一下愣住了。

  黄旭华,眼前这位朴素的老人难道就是我国的“核潜艇之父”?

  中国海军博物馆讲解员 张弘:当时黄老先生来的时候,我正在接待一批游客,因为黄老先生来我们馆参观没有惊动任何人。

  黄旭华此行牵挂的是他的老“朋友”,已经退役的我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如今它安静停泊在美丽的青岛湾。

  中国海军博物馆讲解员 张弘:我觉得核潜艇对于黄老先生来说,是父亲和儿子一样的感情,因为毕生的心血都在这艘核潜艇上了。所以对于核潜艇有非常非常深的感情。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1959年发出的掷地有声的的誓言。

  也就在那时,黄旭华进入了“造船技术研究室”,正式参加核潜艇研制工作,从此人间蒸发,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干了什么?

  中国海军博物馆讲解员 张弘:这艘核潜艇也是当时中国在极度困难条件下所研制的,当时中国要发展核潜艇技术,所以希望苏联给予我们技术支持,但是赫鲁晓夫傲慢回应,我们中国不需要制造核潜艇,我们会建立联合舰队,毛主席听到这句话后非常气愤。

  1968年,中国首艘核潜艇开工建造,舷号401。

  经过两年的不懈研制,1970年12月26日401艇正式下水。

  那一天,是毛泽东主席的生日。

  从此,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完全有能力自主设计研制核潜艇,而且所有艇上零部件,全部都是中国造。

  周同保,1981年从老家江苏应征入伍,在青岛潜艇学院经过10个月培训后,分到了潜艇基地,1982年8月,成为一名光荣的核潜艇兵,一干就是30年,2012年4月退休后,又继续留在舰上。

  核潜艇退休老兵 周同保:因为我新兵下来的时候,一分下来就在401艇,到我退休的时候,又能来到401艇上,感觉这一辈子都没离开核潜艇。

  你像这个住舱是六人住舱,总共是六个床铺,这六个床铺不能说出海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是保证不了一个床铺的,一般都是三个人,睡两个铺,这三个人就是说24小时循环倒,一个班次值班是四个小时,两个人在值班,休息的时候,我去换班的人,回来睡觉的时候,我们艇上的习惯就是床铺都是热乎的,因为总是有一个人在岗位上值班。必须让出床位来,让其他同事休息。

  深海大洋,401艇留下了难忘的航迹,也记录了核潜艇官兵的军人情怀。

  这是401艇上的“36棵青松”,1969年,作为试航员来到艇上。

  12年间,他们隐姓埋名,一起经历核潜艇试航试验的一场场生死考验。

  36个艇员就是36棵青松、36面旗帜,他们的精神也在一代代地传承。

  1988年夏天,401艇在青岛外海执行任务,在半潜状态时,横倾越来越大,初步判断是水柜出了问题,危急时刻,周同保携带助手接受了排除故障的任务。

  核潜艇退休老兵 周同保:当时从艇上舰桥上到甲班上,海上风浪很大。艇在飘忽不定,左右摇晃,我们经过仔细检查一看,是8号水柜的一个失事档板,它的操纵杆脱裂了,所以说这个高压气向水柜里面供气,水怎么排也排不出去。必须要及时修复,助手在甲班上协助我,我就打开水位检查口盖我就钻进去,里面基本上都是满水的。下去以后,整个人身子都泡在海水里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修,把这个操纵杆修复好了。艇正常浮起来。

  2017年4月23日,又是一个海军节。

  401艇在退役后,来到了海军博物馆对外公开展出,这艘记录了强军历程的中国首艘核潜艇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