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拍摄于1950年的一张老照片,
这些年轻的军人一年前刚刚经历过一场改变自己命运,
更是改变国家命运的一次起义。
年轻人向往光明的青春笑容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面中,
此时他们的身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海军。
1949年1月的青岛,
寒风瑟瑟,风雨飘摇。
停泊在军港中的黄安舰,
正随着冬日的海浪起伏不定。
原海军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尹卓:黄安舰的前身是日本海军的舰艇,它在1944年建造,建造之后就服役了,1945年日本战败,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跟其他战胜国一起对于海军资产分配,黄安舰作为战利品分给了中国,当时民国政府收了黄安舰之后,舰名定为黄安舰,作为护卫舰使用。
1947年8月30号,作为战利品的“接22号舰”驶回青岛,并开始进行全面整修。这艘军舰就是后来的黄安舰。
青岛市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夕源:这个舰除了能跑之外,基本上不能用了,拆掉了,可用的电机和军事机关枪炮,来了之后除了轮机之外,基本上都是空的了。国民党海军也很腐败,来的这些东西,可用的东西都拆掉卖了。卖了之后再申请装备。通过这些事件,国民党官兵发现,国民党内部已经腐败到难以忍受的地步。
1948年9月济南战役胜利,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此时,被国民政府列为特别市的青岛,已被解放军三面合围,惟一的出口就是大海。
已经完成大修的黄安舰也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一旦命令下达,随时可能南下。就在官兵们为前途和命运担心的时候,一场隐蔽战线的斗争,正在黄安舰上秘密地进行着。
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宣传科科长历史纪实《中国秘密战》作者郝在今:1945年10月的时候,就有高树勋起义了,但是呢,都是陆军起义,海军起义为什么比较晚呢?没办法起义,起义之后军舰往哪开,就是整个沿海所有的港口都控制在国民党,所以当时的那个方针,就是对国民党的海军工作呢先等待时机,先长期埋伏,这样山东的各个组织就渗透黄安舰。
这是一张珍贵的历史合影,
照片上的七个人都是黄安舰起义的骨干人员,
他们当中有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也有不满国民党统治的进步军官。
前排正中是28岁的中尉鞠庆珍,黄安舰的舰务官。
这个职务仅次于舰长和副舰长,是军舰上的第三号人物。
此时的鞠庆珍正面临着一场生死抉择。
青岛市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夕源:鞠庆珍的哥哥是另外一条国民党海军军舰的舰长,据说是因为通共罪,肯定也是因为不满,被抓起来之后,鞠庆珍托了很多人营救没有成功,两三个月后,就是12月20号就被枪决了。
兄长的惨死,让鞠庆珍对国民党的黑暗和腐败更加痛恨,并坚定了追寻光明的信念。与此同时,党的地下工作者也在积极开展工作,他们成立了起义领导小组,争取发展了近20名起义骨干官兵,其中就有三号人物鞠庆珍。
青岛市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夕源:他们经过策划和商量,1949年2月12号是元宵节,按照惯例舰长一定会下舰回家过节,副舰长和他女朋友很少出舰舱,而舰上很多官兵就下船回家过节了。他们的骨干留在船上,当时编制是120多个人,当时留在船上的是62人,这就去掉了一半,还有起义的骨干,力量就发生了变化。
起义按计划推进,
航海、轮机和枪炮三个要害部门已尽在掌握,
需要等待的,
只是时机。
黄安舰起义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