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一条林荫之路,这是一条学府之路,这里,英才荟萃,鸿儒云集。【正文】有人说,大学路不太像青岛的路,它的厚重与悠远,似乎更应是在北京或是南京这样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城市出现。大学路上的行人,多是气定神闲的老者,较少行色匆匆的少年,它的姿态是隐逸着的,它是青岛一处很有品位的幽静之地。大学路处于青岛山、小鱼山、伏龙山和信号山四山交汇之处,又有龙华、龙江、龙口、龙山和伏龙五条以龙命名的街道,形成了五龙聚首之势,有风水学家据此称之为风水宝地。德占时期,青岛山下是俾斯麦兵营。信号山南坡为总督官邸,两者互为犄角之势。为改善前海码头的交通环境,德国人沿青岛河铺设了这条马路,取名奥斯帕斯街,老百姓习惯叫它东关街,到了日占时期,这里叫巽(xun4)町(ting1)南段。1924年,北洋政府利用这座德国兵营,创立了私立青岛大学,大学西侧的马路,正式更名为大学路,它是青岛以学府命名的唯一道路。一所大学的变迁,某种意义上折射的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变迁。1930年山东大学从济南迁来,与青岛大学合并成立了国立山东大学。1958年山东大学迁回济南,留下的海洋相关专业,变为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之后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但其围墙西侧的路名,一直叫大学路。宽敞的操场、高高的篮球架、绿树掩映中欧式建筑的实验室和教学楼,这不是一所普通的学府。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作家老舍、沈从文、闻一多、梁实秋等都曾在此任教,一时间,群英荟萃,鸿儒云集。1930年,三十二岁的闻一多担任了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由早年的自由诗人,变成了一袭长衫的学者。闻一多曾住在大学路,因房子光线暗,转而迁到第一海水浴场附近的一处小平房中,他在散文《青岛》中写道:“西边浮起几道鲜丽耀眼的光,去别处你永远看不到的。”但为清静,后转而搬到了学校西北角的这栋楼的二楼,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一多楼。离大学路不远处的黄县路12号,是老舍租住的最后一处房子。老舍在青岛四年多时间,教书之余,始终没有放弃写作的理想,1936年学潮之后,他辞去了教职,当起了职业写家,著名的《骆驼祥子》、《樱海集》、《蛤藻集》在此期间完成,《骆驼祥子》不但是老舍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而且还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老舍的小说中很少以青岛为背景,但他的散文却无法回避对青岛深挚的感情:“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抗衡,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地点在帆外”。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是亚洲最大的海洋高等学府,汇集了全国众多海洋学科的资深教授和研究人员,以管华诗、文圣常、冯士笮、李庆忠等院士为代表的学术大家,其科研成就蜚声海内外。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理、工、农、文、法等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大学路最南端,曾是清末的总兵衙门,后来为海军兵营、东文书院、青岛二中校舍,1959年改建成了人民会堂,青岛人俗称新建礼堂。1925年建校的青岛二中老校,是青岛久负盛名的中学之一,世界微循环专家修瑞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涛、新中国首位体育博士田麦久、中国十佳师德标兵孙维刚等一代代二中的杰出校友,为母校增光添彩。[采访: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我觉得青岛二中有以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的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有适应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的管理。我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让他们去做,给学生更多的舞台让他们去实践,所以学生才会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能力。]人民会堂往北是青岛博物馆老馆,早年是青岛的一个慈善机构“万字会”所在地,其建筑为明黄顶、赭红墙,雕梁画栋,气势宏伟,是一座融儒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五教思想,又兼具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群,风格独特。而大学路的北端,则有大学路小学、三十九中。青岛三十九中,曾是老山东大学的附中,它以其悠久扎实的艺术教育特色,演艺人才辈出而享誉全国,他们从这里一步步走向了演艺事业的高峰。[采访:青岛三十九中赵强校长:有人说青岛是个出演员的地方,我们青岛三十九中就是一个出演员的学校。这个地方靠着大学,靠着很多研究机构,应该说文化氛围,包括艺术氛围都比较浓厚,所以说这也是我们出很多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学路北侧的欧式小楼,大多有着百年历史,庭院深深,花木扶疏,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的房主大多为民族资本家、洋行高级职员,也不乏教授学者。偶从路边经过,缥缈在绿荫花丛中的钢琴声,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情调。[采访:退休教师卢尚玉:我搬了很多地方,不管怎么搬也没离开这儿。你比如说龙江路、掖县路、龙华路,一直都在这个周边。你比如说过去吃完晚饭和孩子们出来遛遛,顺着龙江路、掖县路往前走,顺着信号山路往前走,一直走到大学路,走到前海沿,这一路上真是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琴声悠扬。]卢尚玉奶奶今年八十多岁,年轻时曾是一位大家闺秀,这是她年轻时的绘画习作,其画风细腻优雅,她一直生活在这条路上,大半生从事教育工作。大学路最美的风景之一,要算是浓荫蔽日的上百年树龄的法桐树了,法桐据说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树种,且大多粗可合抱,树干斑驳,它衬托着暗红的老墙,黄色建筑,有着油画一般的高贵和典雅,好象厚厚的一本书,把历史合在了里面。[采访:退休教师卢尚玉:夏天下小雨也甭打伞,出太阳也甭戴草帽,海风往那一吹真是暑气尽消。我曾经随口做了一首诗:“不羡高堂广厦,斗室容膝天地宽。清茶素食饱三餐,行也安然,卧也安然。]大学路上较少破墙开店的商业味儿,偶尔的几家小店,也算点缀。它似乎仍保留着一种文化人的“清高”姿态,它在都市的喧闹中,以其幽静和舒适,保持着自己惯常的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