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青岛最早的迎宾路,它妥帖安放了怀旧情感,它是旧时代的一个背影。【正文】这个不起眼的小门头,是一家奶站,门洞和后院,有着“一线天式”的院落。上个世纪30年代初,许多文化名人——王统照、老舍、沈从文、梁实秋、洪深等经常光顾这里。也是青岛“左联”和地下党的联络地。附近青岛大学、市立女中的学子们,也把这里当成了乐园。而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作家萧红、萧军,曾与这个小门头有着不解之缘。以荒岛书店名义编辑的《避暑录话》,是青岛文坛有影响的文学杂志。鲁迅指点二萧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的通信地址,就寄往这里——广西路4号,大名鼎鼎的“荒岛书店”。[青岛大学刘增人教授:这个代表青岛文化,向当时的大师们求师问道的意思,是引进。后来这里又推销过以“避暑录话”为代表的新文学书刊,这就把青岛的文化,自己的特色展向了整个中国,这有点扩张自我,显示特色的意思,那么一个引进,一个输出,代表当年青岛曾经是有开放的文化特色,而它呢,就是一个开放的窗口,一个开放的象征。]广西路,是中外名人雅士、普通观光客们,最初踏上青岛的必经之路,城市最早的“迎宾路”。一座仍保留着哥特式记忆的“尖尖楼”——火车站,一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政厅——胶澳总督府,一座近代巴洛克古堡式建筑的迎宾馆,使广西路成了这“三点”中的一条直线,德国殖民者打开城市之门的一条通道。1900年建成的青岛监狱,俗称“欧人监狱”,位于广西路和常州路之间。[青岛社科院研究员张树枫:这座监狱建成以后,是德国在青岛这个租界,作为总督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专政工具,也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的青岛应该说地位是比较重要的,你看,它正在前海这一块,尽管后来总督府移到了沂水路,但仍然是离总督府非常近,它是政治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97年12月16日,德军占领青岛一个多月之后,德国威廉皇帝的胞弟亨利亲王,率领第二舰队从德国基尔港出发奔赴青岛,以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为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推波助澜。他多次来过青岛,并将那时的主干道广西路,冠以“亨利亲王大街”。当然,他仍不忘将最靠海的一条与之平行的路,恭手让给了他的哥哥——威廉皇帝,现在的太平路,当时叫“威廉皇帝大街”。这里是广西路最早的老房子之一,当时还没有众多建筑围挡,是广西路最东端的一个放射焦点。现在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做礼拜的圣洁场所,其实是德军在青岛所设的第一邮政支局。这座尖尖塔顶的哥特式建筑,是1901年正式开辟广西路之后,迁到这里的邮局所在地,也是中国最早的邮电建筑之一,胶澳政区的民用电报房、电话房设于此楼。[青岛通信档案室主任王长涛:这个楼的结构有三层,一层是电报营业,地下一层是我们的电报设备的电力室,二楼是我们的急件室,电报急件,三楼是我们的报房,收发电报报房,整个生产布局就是这样安排的。]这是青岛最早的电报员。这是后来的话务员。这是德占时期的邮票,青岛两字清晰可见。这是日占时期的青岛电话号码薄,即便当时的电话号码由两、三位到四位数,也分市政公共线路和民用线路两种。作为现代通信,广西路邮局对城市早期的对外交往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后宫里的两棵已有五百多年树龄的老银杏,枝繁叶茂,是老“青岛村人”明代立村的遗物。它见证了“青岛村”由数百户村民,到如今近三百万城市人口的繁衍生息。今天,广西路和太平路之间的这所小学里,谁是正宗的“青岛村人”已说不清楚了,从孩子们朗朗的书声里,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是青岛移民的后代。作为青岛移民的后代,为老街和大海的魅力,赵宗伦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当年的橡树饭店、后来的红房子的一部分,他创意了“海轮主题”旅馆。每一个船舵的后面,似乎都有一个把握了方向、就把握了生命的曾经沧海的故事,天南地北的“个性一族”、“背包一族”,非常喜爱广西路上这个充满了海洋情调的雅居,来此住店的中外房客,所留的胶卷和照片有几十本之多。[海轮旅馆经理赵宗伦:一开门,琴屿飘灯,栈桥回澜,我说举目琴屿,神美飘灯,耳闻栈桥回澜涛声,入住德国百年红房,体味欧陆世纪风情,所以说很多外地人到这儿来寻这种梦。]城市之梦,由无数细节组成,细节是人对物质的精雕细刻,同时又是情感片段的追忆。过去,青岛人向外地客人夸耀这座城市时,常常会说“前海的洋楼往上看”,意思是洋楼上的浮雕、纹饰多,楼上的塔尖、老虎窗的式样也多,除了居住,其实还有会所交际和美学欣赏的功能。这座题为南园的建筑,曾是德国驻青领事馆,后为孔子第七十五代嫡孙、实业家孔祥勉所购,1985年其后代将房产捐献给市政协,辟为孔子纪念馆。我们是在拍摄的路上遇到泰德的,泰德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宗教,来青岛做一部纪录片的后期剪辑,作为电视同行,他对广西路情有独钟。大海中的小岛、灯塔和蓝天,红瓦顶层叠铺垫的山景和建筑高度,有了疏密得当、相互和谐的比例关系,作为老青岛的一条样版路,广西路就像一户人家的会客厅,它敞亮、华丽,又不失典雅,泰德说他想起了自己老家的房子。[美国人泰德:这里散发着一种生命的气息,为什么,你看那些老房子,以前那么多人住过这个房子,他们的生命还在这个房子里面,还能感觉得到。]德占时的警察署,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为第一区警察署,现在为市南公安分局。广西路13号名为米维斯基图书馆,曾是一家私人图书馆,现在是居民楼。邮局对面为吉利洋行,曾是早期青岛的西货店。城市在长高在变大,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热闹不再的广西路,仍以其从容的姿态在迎来送往着。转身时,就会看到我们自己那长长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