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一条穿越城区腹地的交通大动脉,这是青岛一条速度最快的路,五分钟可以阅读青岛百年。【正文】快速路贯穿的延安路,是上个世纪30年代在乱石岗上开辟出的一条路。沈鸿烈时任青岛市长,其部属以他的籍贯“湖北天门县”,取名为“天门路”,日占时期,为报复沈鸿烈不合作的“过节”,日本人便将这条天门路,改名为“兴亚路”,意思是“振兴大东亚共荣圈”。抗战胜利后,沈氏保荐了他的好友李先良担任青岛市长,李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又改回了“天门路”。青岛解放后,才有了“延安路”这个响亮的名字。东西快速路,是凌架于延安路之上的一条双向复合式立交“空中走廊“。上个世纪初,延安路周边还是一片空地,自从建起了一座德国“毛奇兵营”,与之配套的青岛啤酒厂也出现了。这两栋红砖老楼,是1903年青岛啤酒建厂之初的旧物,啤酒的德文名称是“BEER”,中文译名是“啤”,一个由青岛人自造的汉字,“啤酒”这个名称,应该是青岛人的专利,青岛是当时亚洲有名的“啤酒之乡”。百年青啤,使青岛有了一个以啤酒为荣的盛大节日。快速路经过的东镇,有个“南山”市场,旧时青岛有名的俗文化发达之地。武术练功场、说书场、露天戏场、小人书场、旧货场、花鸟市场集中。青岛的旧风俗里,东镇地界也算“地道”,正月里的萝卜会,捏糖人儿,做面人儿,拉洋片,舞傀儡戏,卖各种锅饼、火烧,这里的风俗纯,亲情浓,人气旺,老“东镇人”喜欢将这一带称为“南山市场”,其实,它不光是个市场,也是个玩场,一个五行八作什么都有的花花世界。[采访:蟋蟀名师周顺德他们现在几个虫友之间,国庆节这几天,打个电话约好了,在家庭里举行友谊赛,斗着玩。]老青岛有句谚语,“仲家洼,仲家洼,一下雨就灌蛤蟆”,这是昔日仲家洼道路状况和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从“延安路大转盘”到海信立交桥,经过了多次改造。现在的海信立交桥,平面和立体桥梁的交叉错位,既是时空距离上的改变,也是观念上的提升,它是对道路、桥梁、车流、人居、环境和城市空间的一系列重新设计、重新组合的人文思考。现在的东镇,道路畅通,处于城市中心地理位置,这里商铺林立,地价一升再升,已经成为青岛的商业中心之一。快速路在东镇人眼里,无疑是交通便利、经济活跃的一种标志。亢家庄这个地名,已不再是村庄的概念了。亢家庄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600多年,但真正让这个古老的村庄变成了都市的一部分,还是改革开放之后。亢家庄处于东西快速路的中部,是西部老城区和东部新城区的结合部,地域平坦、开阔。气势恢弘的澳柯玛立交桥,把山东路和宁夏路之间的节点,变成了通衢大道。[采访:某舰队原副司令员亢正浩这个村拆迁以后都住上楼了,从人们的生活水平来说提高是很大的。过去这个村都是土路,过去从仲家洼到亢家庄,从亢家庄到田家村,都是土路,下雨天根本不能走。现在的孩子,我看有的青岛这个车站是五百米一站,一站两站路都坐汽车。我看着都很羡慕他们。]原先的菜地、羊肠小路、低矮的平房,一下子变成了宽阔的街道和现代建筑群,村民们有一种目不暇接、日新月异的感觉。可在改造的过程中,围绕三棵古树引发的城建纠纷,大尧村的村民至今津津乐道。他们风趣地说,这是“一个女人和三棵古树的故事”。这棵古枣树和两棵枸杞子树约有百年树龄,植物专家曾考察过,认为两棵枸杞子长得如此粗壮,长江以北罕见。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经常来抓把枸杞子泡水喝。秋天枣树结果,孩子们就在枣树下吃枣唱歌。三棵古树,伴随着大尧村人度过了多少苦乐年华,但在大尧村开发建设时,却被简单地忽略了。为了这三棵树,年过花甲的杨瑞兰,在树下搭了一个帐篷,点上一盏灯,陪伴它们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采访:市民杨瑞兰因为我太喜欢这些树,太爱这些树,我就豁上坚持住,一直坚持住了将近,拆迁是十八个月拆完的,我在这个地方是一天都没离开过这个树。当时心里面非常难受,这树怎么办都这么多年的树,怎么能有办法把它保护下来后来专家给鉴定了这都属于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那么就得请示国家,有保护权利。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园林给开了证明以后,我们又到规划局去,就把这种情况跟规划局反映了。]得知此事的规划部门,真的改变了原来的方案,三棵树所在的地方,成了一个街心花园,这在青岛规划史上还是第一次。同大尧村一样,田家村在改造时,曾为一座老照壁的去留问题犯了难,在村民看来,老照壁是这个村惟一记录村史的实物见证,它是38年抗战时期,村民们为保护家园而集资所建。老照壁外形古朴,上面不仅有年代记录,还有一个大大的由仙鹤和龙组成的“福”字,代表着田家村人的吉祥、安康和人丁兴旺。时任晚报文史版编辑的王铎,经与青岛山炮台展览馆联系,将老照壁移至青岛山保存至今。时光是在行进中,被保留或者被感受的。时光的快慢,距离的的长短,是由速度来计量的。速度是神奇的,当人们只用三分钟车程,走完了聊城路到海信立交桥这段路,城区之间的距离就在不知不觉中缩短了。到2005年东西快速路三期工程建成后,按照设计时速60公里计算,从火车站到东部的福州路,只要不到10分钟的车程,其变化,前所未有。速度,同样存在于快速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二期工程工期原定为18个月,为了尽早地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期被压缩在了360天之内。东西快速路建设工地上,有一位年轻的桥梁专家,女博士颜娟。[采访:东西快速路二期工程项目部总工颜娟一出校门碰上这么大的工程也挺幸运的,也是个考验,感觉挺亲切的。全线这么长,从徐州路到前面银川路,到燕尔岛路,到福州路南北,我有时候一天走吧也不觉得累,桥上一趟,桥下一趟,我估计一天得接近十公里到处一看都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觉得路远也不觉得累得慌。]为赶工期,项目副经理柏先栋的老父亲患了重病,也无暇床前尽孝。[采访:东西快速路二期工程项目部副经理柏先栋家就是个旅馆了,每天晚上回家睡睡觉,大清早就走了,晚上很晚才回来。可能公司领导也说了家里老人有病,反正现在有病也顾不上了,反正争取也盼着路赶快通车,了却一桩心事吧,回家陪陪老人。老人也知道这边挺忙的,也惦记着,他说别回来别回来,忙完了再说吧。]在建设者们对速度的执着追求中,快速路二期工程在2003年10月1日主线通车。东西快速路,快速翻阅着百年青岛的城市断代史。它的一端,沿着浮山北麓向城外蜿蜒伸展,与308国道、青银高速路紧密相连。它的另一端,则温情地穿越了老城区,驻足在秀丽的胶州湾畔。它以速度迎来了青岛的日新月异:浮山的朝霞,是它每天醒来的第一声问候。胶州湾的落日,是它入夜时分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