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典建筑之三:康有为故居

2017-12-10 15:06
用手机观看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被侵略者的失败而结束,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来,在京的广东举子康有为慨然发起公车上书,宣传西学,鼓吹变法,由此拉开戊戌变法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戊戌变法的呼号己随着历史的脚步远去,然而,那一代人富国强民的愿望,依然在我们的心中铭记。这座小渔山公园东面的造型别致的西式洋楼,那就是驰名中外的康有为晚年在青岛的故居。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德国古典建筑,最初属于德国总督副官的官邸,建于1899-1900年。这座三层洋楼是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1118.4平方米,风格属于德国古典式的三段式建筑。周边为庭院式结构,依山面海,环境十分优美。楼房四周围以敞廊,主入口处是凸出的大门和三进式露天台阶,附属房间加建在住宅后侧的小四合院里.随着那场日德战争,德国人撤离青岛,这座烊楼也变得物是人非了,像这座城市的若干建筑一样,它记述着那一段短暂的历史。及至辛亥革命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康梁变法的尘埃终于落定,南海先生康有为开始考虑结束他流离失所的生活了。 1917年IO月,康有为初次来青岛的时候,对这里的环境与气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称青岛是“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那时青岛被日本人占据着,康有为只是做了短暂的游览,便去了大连。像飞云暴雨涤荡了污浊一样,“五四”运动之后数年,青岛又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1923年夏,康有为再度来到青岛,他游览了崂山太清宫,并为崂山写了一首66句五言长诗。原稿写在四张宣纸上,因上石刊刻,未能保留下来。这次,他便不想再走了。他看中了这座小楼。“屋虽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7月,经人介绍,他租住了进来。 1897至1922年间,许多清朝的王公贵族纷纷移居青岛,其中包括第二代恭亲王溥伟等,这些人中,有许多是康有为的故交。这也是康有为定居青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里的宁静与优雅中,读书写文章,回顾戊戌年的风云,回顾自己一肩风雨坎坷不平的一生,康先生心中大概是不会平静的。他曾有一方用数字联缀而成的印章,真实地反映了他一生颠沛流离的历程,“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四十万里”。有时,他会漫步这座寓所两翼的敞廊间,望山脚下漫漫涌动的海浪与金色沙滩,壮怀之中,滔滔历史波浪渐渐平息荡远——这个寓所,是他人生的归隐之所。晚年在青岛,康有为常常去海边和公园漫步,他总是随身带一本最常见的《唐诗三百首))的选本,或坐或立,随时翻看,吟哦不止。一切尘埃都将在这片“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之中落定。租住,毕竟还不是自己所有。一年以后,在当时的胶澳商埠督办熊炳琦的帮助下,康有为用很少的资金买下了这座房产。恰好当时在青岛的清王室第二代恭亲王溥伟要迁居大连,将所用的一应家具全部送给了他,至此,经多年颠沛流离的康有为终于有了自己的落居之所。晚年康有为的心情是忧郁的,“草堂万木久萧萧,吾道何之离索遥”。因此,他将此所取名为“天游园”,将自己诩为“天游化人”。这来自于末代皇帝傅仪曾经送他“天游堂”的匾额,是他与刚刚消失不久的大清王朝难以割舍的情结:同时又是“避人避地与天游”,透示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态。他在这里赋诗作文,寄情于山水,并筹办学校,访道拜佛,鉴藏字画古董,并与社会贤达交往,抒忧国忧民之志。他将这座住宅的每一个房间都作了精心布置,从字画古董到家具摆放,都体现了一个旧知识分子的品位和风格。他用“解愠轩”命名自己的书房。虽然房间比较小;廊道却大。于是,这里成为了当时青岛文化名人聚集的地方。从房图看,西面还有一座马厩是这座楼房的附属部分,由于“官邸除一大厅外,住房甚少,不适居住,故将马厩改造为二层建筑,楼上住家,楼下随员居住。”在1926年5月26日呈送给胶澳商埠居图穆克建筑部的“呈请书”内称:建筑面积257.68方步,花费2200元,建筑期限自批准日起,两个月。 1927年3月21日,康有为在上海过完70岁的生日后即回到青岛,十天后的3月31日,病逝于青岛的故居。死后葬于生前自择的李村象耳山墓地。原墓地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八十年代中期迁葬于青岛浮山面海的南坡上。这位天游化人,历经磨难,真的是神游天外了。同时,康有为的故居,也在寻找和修复之中。(魏书训采访:)这座经历了整一个世纪的建筑曾像风烛老人一样,基础位移变形,木质部分腐朽,修复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艰难留得故居在,昔日声光又灿烂."1986年,青岛市政府便开始对康有为故居进行整理与修复,将其辟为康有为故居纪念馆,1999年2月27日,青岛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尽快修复并开放康有为故居》的议案,使这座文化名人故居终于重放光彩。矗立在这里的建筑,不仅附着着康有为寻求中国富强之路,寻求世界大同的余韵,而且记载着百年来中国时势的迁移和风云的变幻。历史的是是非非,生命的长长短短,以及高尚与卑贱,伟大与藐小,都在这里接受着时间无情的检验。栉风沐雨间,层层叠叠的绿荫,排排袭来的浪花,使这里的山依然,水依然,却己是换了人间,只留了这座楼房在叙说当年。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大家都在看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