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典建筑之四:青岛水族馆

2017-12-10 15:06
用手机观看

  这里是一片神奇的海洋世界,这里是一座美妙的海上龙宫,从这里,我们走进海洋,从这里,我们认知海洋,从这里,我们开始了海洋为人类服务的征程。 1930年秋季,青岛海滨天高海阔,一个60多岁的老人,在海滨公园的小路上盘桓了许久,也向着寂寥的大海凝望了许久。他就是著名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运动先驱蔡元培先生。此时,他正在为这座城市设计一个有关大海的梦境。这年深秋,中国科学社成员在青岛开会,会议期间,蔡元培。李石曾、胡若愚、宋春舫。蒋炳然等科学家和青岛市政府首脑,联合提出倡议,成立中国海洋研究所,并以海洋研究所的名义,筹建青岛水族馆。馆址选择在汇泉湾畔的海滨公园内,由青岛观象台负责设计并组织施工。一笔笔社会捐助的款项到了青岛,一座中国古典城垣式的民族建筑即将在这片海天间诞生。 I93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海洋博物馆在青岛动工了,翌年二月工程结束,蔡元培先生再度来到青岛,主持了青岛水族馆开馆典礼。在德国和日本殖民者统治青岛期间,前海风景区先后建造了许多欧洲风格的建筑,而青岛水族馆的建筑造型却采用了中国古城堡式,用浑厚的城墙,托起一座精美的楼阁、那凸起的楼脊和凌空的飞檐,显示出中国建筑的精美绝伦。那厚重的青砖和鲜艳的釉瓦,显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殖民者统治过的土地上,这座中国民族建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无论对一个海洋大国还是对一个海滨城市来说,海洋的意义不仅仅是浪花和涛声。青岛水族馆还填补了中国海洋事业的空白,并且开启了向海洋进军的历程。(采访)青岛水族馆占地十余亩,主楼四层,内设标本室三间,活动海水玻璃展览鱼池十八个,露天鱼池两个,以及研究室、陈列室、贮水塔等设施。在当时的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青岛水族馆都是设施最好、规模最大的海洋博览和研究机构。作为中国第一座海洋博物馆,青岛水族馆在近七十年的历史中,在宣传和普及海洋科技知识方面功不可没。每年一到盛夏,来这里参观的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一天内最多接待一万人以上。从统计数字看,历史上接待观众最多的一年达一百九十万人次。不少文人墨客还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墨迹。当水族馆落成之后,以蔡元培为首的中国科学先贤们,又积极筹建中国海洋研究所,将青岛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科学的摇篮和基地。然而,在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无暇须及海洋事业,因为资金短缺,海洋研究所只盖起一座主楼. 1938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青岛再度被日本占领。没有主权,没有尊严;当然也就没有中国的海洋科学。因为中国的海洋物产远比日本这个被海洋包围的国家丰富,在这期间,青岛水族馆内珍藏的海洋生物标本不少都被运到了日本。后来,在青岛海洋研究所院内,日本人盖起了一排木制板房,取名叫“山东产业馆”。可是,里面陈列的不是海产物品,而是山东及华北地区矿山、交通模型,陈列着兖州煤矿,平度金矿、王哥庄云母矿的标本。就这样,青岛水族馆在星移斗转中历尽沧桑,在潮涨潮落间饱受磨难,他象一个软弱无力的巨人,蜷曲在黄海之滨,在无尽的涛声里,翻来覆去做着一个相同的梦,那就是海洋的梦。那个梦,酸涩而又凄楚。(采访)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海洋事业扬起风帆。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接管水族馆,第二年与山东产业馆合并,成为青岛人民博物馆。并立即着手,整理残缺的标本,重新收集新标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馆展出。1955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青岛海产博物馆。解放初期,又有一位老者来到这里,一身青色的棉衣棉裤,一根坚硬的木质手杖。他走过弯弯的小路,走上这片礁石,伫立着,向着大海深情地了望。他就是老共产党员、老馆长滕胜。他不仅使青岛水族馆日益繁荣,而且,还为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岛水族馆焕发出勃勃生机,她象母体一样,繁衍了一处又一处博物场所。1966年竣工了大型露天海豹池,再次使青岛海产博物事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之后,先后建成的南极馆、淡水鱼馆、海兽表演馆和珍稀水生物馆等,让人们在观赏绚丽多彩的海洋世界的问时,也学到了大量的海洋科学知识。(采访)正在建设中的青岛海洋科技馆,更是一处规模宏大的海洋景观,她不仅仅是一处博物场所,她还是集海洋博物、饲养、普及海洋知识和海洋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它的建成,将再一次使青岛水族馆成为中国海洋事业的骄傲。这一切,都不能使我们忘记这座宏伟的建筑,这里是青岛海洋事业的基石,她奠定了一座海滨城市应有的面貌。多少年过去了,当我们去亲近海洋的时候,我们会兴高采烈地走进这座城堡。她是一座关隘,我们从这里出关,走向那无垠的海洋。她是一艘航船,我们从这里起航,去探索海洋的奥秘。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大家都在看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