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奠基—中国小提琴制作溯源

2017-12-10 14:56
用手机观看

  一『片头字幕』1566年世界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小提琴诞生于意大利十七世纪中期小提琴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935年中国人制作的第一把小提琴在青岛诞生二1902年~1911年的胶海关十年报告中有这样记载:“美丽的海水浴场……每日下午有演奏音乐的管弦乐队。”这是青岛历史上关于小提琴活动的最早记载。从那时起,小提琴的旋律一直回响在城市上空,与这座年轻的城市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了时代的风雨历程。三1907年,这户药商人家,在静静地期待着一个小生命的来临。男孩儿父亲以“书祯”二字为儿子命名。那一年,德国人占领这座城市整整十年。1901年,谭书祯的父亲在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创办的礼贤书院读书,在学习德语的同时,还随卫礼贤学习小提琴。从小他就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1907年的青岛,教会中的西洋音乐已在悄悄地向中国人传播着,被称为乐器皇后的小提琴,开始在青岛这块有着海洋文化特质的土壤里着床、孕育……幼年的谭书祯在父亲的琴声、教堂圣乐、圣歌声中长大,血脉里融入了无法了却的琴缘。四同是1907年,在距青岛200公里外的山东临沂一个古镇,一位男婴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王玫。少年时代的王枚随父母在济南读书时,第一次接触到了小提琴。丝丝琴弦,缔结了王玫与小提琴特别的情份。五这时候的谭书祯正在小提琴的熏陶中日渐长成。血脉的种子迟早要萌芽。13岁的谭书祯将包含父亲期望的名字,改名为“抒真”取意为:抒发真情,追求真意。若干年之后,就是这个颇多寓意的名字载入了中国音乐的史册。六随着一天天的长大,王玫对小提琴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一把破旧的琴,居然会在他的手中发出迷人的声音。小提琴沁透了这个音乐少年的灵魂。从此,小提琴成为王玫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七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谭抒真着意在青岛寻找音乐的脉络。一家德国咖啡馆的演奏台上,他邂逅了奥地利小提琴手施特劳斯先生。有了正统的技巧和手法,天资聪颖的谭抒真小提琴演奏水平提高很快。八就在1925年这一年,一个来自黄海之滨的提琴少年,创造了一个发生在大上海的“青岛荣耀”。这是在上海美专的一场音乐专业考试……一段旋律下来,谭抒真没有被录取;因为老师根本“收不下”这个学生。原本去学琴的谭抒真,竟被校长刘海粟直接聘为上海美专音乐专业的小提琴教授。那年,谭抒真只有18岁。在上海教学期间,年轻的谭抒真成为当时号称远东第一乐团——上海工部局乐团第一位中国小提琴演奏员,这是他与乐队首席富华的合影。九1930年,谭抒真从上海回到了青岛。此时的王玫也从济南辗转来到了青岛。两个音乐青年在青岛相遇了。他们共同携手,拉开了一道令世人瞩目的音乐序幕。十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岛,国内诸多名士墨客旅居于此。一时间,碧海蓝天间佳作连连、红瓦绿树下琴声阵阵。大师们在青岛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也丰富了谭抒真、王玫的音乐心智。因兴趣使然,王玫毅然辞去他在银行的工作,到市立一中成为了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1930年,他组织了一个由音乐爱好者参加的群众团体——“青岛音乐会”并担任会长。此事有记载:由谭抒真作指导,与王玫等四人一起演奏了青岛史上第一次交响乐。十一三十年代的青岛,是一个静谧安详的城市。谭抒真在湖南路与现在的中山路路口经营了一个大药房,靠着父亲的家底过着富足的生活,并娶妻生子……谭抒真与王玫每周都去参加由欧洲乐手组建的室内乐团活动。王玫使用的小提琴较为破旧,音质不佳,在一次演出中遭到了外国乐手的讥讽。此事极大的刺激了王玫,他暗下决心要制作一把高质量的小提琴……十二小提琴在西方被称为音乐皇后。在意大利制琴大师的眼里:小提琴是有生命的。每制作一把小提琴都需要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并耗用全部的心智和高超的技艺细细打磨。近500年来,欧洲制琴工艺一直延续着纯手工工序、家族作坊式的做法,对于制琴技艺更是秘而不宣。十三1933年,王玫开始了第一把小提琴的制作准备……历经三年的准备,四个月的制作,在好友谭抒真的鼎力帮助下,经过精心研究,完全选用中国木料,王玫制作出了中国第一把小提琴。那是公元1935年的金秋,《青岛民报》对这一事件进行了重点报道。十四后来谭抒真对制作小提琴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7年他成功地制作出了现存最早由中国人自制的专业水准的小提琴。十五20世纪三十年代,正是王玫、谭抒真风华正茂的年龄。青岛,这块特殊的土壤恰好孕育了他们的音乐梦想。从此,两位好友并肩站在了中国制造小提琴的起点。这种并驾齐驱的关系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王玫成为北京乐器厂的领导,谭抒真则是上海乐器厂的厂长。十六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谭抒真和王玫心中澎湃着从未有过的豪情,要为中国的小提琴制作事业做更多的事情。这时,身在北京的王枚一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着。命运似乎对王玫格外的不公,他说:我有90%%的想法没有实现。王玫经历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所经历的一切苦难。后来,经常有人说起:他是中国小提琴制作的第一人。但王玫对此事却很少提起。文革期间,谭抒真被剥夺了做教师的权利,他每天要穿行于音乐学院的所有厕所间打扫卫生,用他那双做琴的手,修复着一只只被损坏的马桶。即使做这样的工作,也赢得了众人尊敬的目光。十七上海音乐学院是谭抒真工作了50多年的地方。从建国后谭抒真就被任命为学院的副院长,一直在小提琴教育和制作中担任重要角色,从俞丽拿、郑石生到薛伟等知名的小提家都受到他的惠泽,成为中国顶级音乐学府的领军人物。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的华天仍,就是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谭抒真教的第一批小提琴制作班的学生。曾经的意大利制琴之父――德烈.阿马蒂可能不会想到,在地球的另一端竟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小提琴制作人,他们在续写着有关小提琴的东方神话。十八王枚一生做了数不清的琴,几乎全部捐给了学院,送给了喜欢音乐的贫困学生。十九退休后的谭抒真,除了阅读各种语言的小说外,天天沉浸在做琴的快乐中。这是谭抒真95岁高龄时没有做完的最后一把琴……二十谭抒真和王枚的友谊持续了一生。他们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素有“南抒真,北王玫”之称,两人南北呼应,推动了中国小提琴制作业的发展,成为中国音乐界的小提琴元勋。他们共同主持了中国小提琴的蓝色奠基。【字幕】1982年,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授予谭抒真为“名誉博士”这是当年继梅兰芳之后另一个海外“名誉博士”。1985年,美国的“中国文化研究院”理事会把“艺术博士”学位授予了王玫。谭抒真说:我只是一位教龄最长的教师而已……王枚说:我觉得自己虚度了一生…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大家都在看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