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系列片《弦上岁月》内容介绍:
第一集《先声》
1907年的青岛,教会中西洋音乐已经悄悄地向中国人传播着,被称为乐器皇后的小提琴开始在青岛这块有着海洋文化特质的土壤里孕育……
这一年,谭抒真、王玫两位演绎了中国第一把小提琴在青岛诞生的曲折而动人故事的大师诞生了。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谭抒真努力在青岛寻找音乐的脉络。在一家德国咖啡馆的演奏台上,他邂逅了奥地利小提琴手施特劳斯先生。有了正统的技巧和手法,天资聪颖的谭抒真小提琴演奏水平提高很快。1925年18岁的他创造了一个来自黄海之滨的提琴少年在大上海的“青岛荣耀”原本去学琴的谭抒真,竟被校长刘海粟直接聘为上海美专音乐专业的小提琴教授。
1930年,谭抒真从上海回到了青岛,此时的王枚也从济南辗转来到了青岛。两个音乐青年在青岛相遇了。王玫毅然辞去他在银行的工作,到市立一中成为了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1930年,他组织了一个由音乐爱好者参加的群众团体——“青岛音乐会”并担任会长。由谭抒真作指导,与王枚等四人一起演奏了青岛史上第一次交响乐。
王玫使用的小提琴较为破旧,音质不佳,在一次演出中遭到了外国乐手的讥讽。此事极大的刺激了王玫,他暗暗下决心要制作一把高质量的小提琴……历经三年的准备,四个月的制作,在好友谭抒真的鼎力帮助下,经过精心研究,完全选用中国的木料,王玫制作出了中国第一把小提琴。1937年谭抒真成功地制作出了现存最早的由中国人自制的专业水准的小提琴。
20世纪三十年代,正是俩人风华正茂的年龄。青岛,这块特殊的土壤恰好孕育了他们的音乐梦想。从此,两位好友并肩站在了中国制造小提琴的起点。这种并驾齐驱的关系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王玫成为北京乐器厂的领导,谭抒真则是上海乐器厂的厂长。他们成为中小提琴制作元勋。
谭抒真和王枚几十年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小提琴制作人,并在继续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