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2 19:18来源:本网综合
黄渤
2006年黄渤因演出新锐导演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而一举成名,红遍大街小巷。2009年黄渤凭借在影片《斗牛》中的出色演出夺得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从2012年底到2013年4月,由黄渤出演的多部电影连续上映,票房总数达到三十亿,被网友誉为“卅帝”。
黄渤作为“青岛小哥”,在电影《疯狂的石头》里将青岛话发挥的淋漓尽致。至此,黄渤便成了“青岛话”的代言人。
黄渤
方言成为流行时尚不是从电影开始的,中国传统曲艺一直都在挖掘其中的娱乐元素,从侯宝林等老一代相声演员,到当今走红的赵本山、小沈阳等小品演员莫不如此。而在过去的电影里,方言只会在扮演毛泽东、邓小平等的演员身上出现,以示对伟人的怀念与敬意。全国都在推广普通话,电影也难免其责。后来电影成了一个产业,市场化运作之后,“方言电影”便如雨后春笋占据了院线。
黄渤
黄渤将方言当成一种营销策略,从他第一部电影《上车,走吧》就已经开始了。影片中他在北京三环线上经营小巴车,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尝试用青岛方言抢客,不想这一招大获成功,生意立马兴旺起来。看来青岛话有“旺财相”。接着,黄渤在成名作《疯狂的石头》中再展青岛话的魅力,黑皮的形象深入全国观众心中。方言也使得这部仅300万元成本,用DV拍摄的电影卖得了2300万元高票房(当年排第九名)。此后,《疯狂的赛车》、《高兴》、《大灌蓝》、《戏子、厨子、痞子》等娱乐片如法炮制,青岛话中的娱乐元素被电影巧妙开发了出来,黄渤和他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载体。
更多搜索: